当前位置:首页 >> 瑰宝聚焦 >> 特别策划 >> 浏览文章

芝兰玉树(2018年5月号卷首语)

来源:不详 | 编辑:中华瑰宝杂志 | 时间:2018-05-15 | 栏目:特别策划 | 点击:2351


 
  “譬如芝兰玉树,欲使其生于庭阶耳。”谢玄这句话,最为形象地传达出中国人自古以来诗礼传家、训教后代的期望。身为长者,无不欲家族人才辈出,兴旺发达,延绵不绝。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家训家规,篇幅长短不一,少则数句而已,多至连篇累牍形成专著,千言万语,总不过为使子孙后代不坠家风,止于至善。
 
  家训起源甚早,《尚书·无逸》中周公告诫侄子成王“君子所其无逸,先知稼穑之艰难”。先《论语》记述了孔子对儿子孔鲤的庭训,如“不学《诗》,无以言”,“不学礼,无以立”。其后上至帝王将相,下至布衣平民,代有继作,史不绝书。
 
  及至明清,家训家规蔚为大观,且语言上出现通俗化趋向。家训内容也日益生活化,不再限于修己治人之教化。除了扫洒应对、进退周旋之礼节,研读经史、吟诗作赋之方法,孝亲敬长、和睦邻里之爱心,勤俭无私、慎独自省之品格,扶危济困、勤政爱民之仁德,这些传统家训内容之外,还出现了诸多实用性的生活规范,举凡饮食衣服、屋宇井灶、舟车仓库、桑麻柴薪、药物谷米、茶酒油盐,无不一一详细指示,囊括日用常行诸要素,几同于生活指南。语言通俗化,加之内容生活化,许多家训流布日广,不限于一家一姓。由此观之,家训影响及于人心世道,岂可小视哉!
 
  《大学》曰:“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。”可见治家关系至大,不可不慎。而修齐治平,一切又皆以修身为本。自古家训,旨在教人修己安人,言辞恳切,无非劝善。社会风云变迁、日新月异,但只要人性不变、人心不改,贤人君子所述家训就依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,我们就依旧可以从中获得立身处世的经验与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