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> 瑰宝聚焦 >> 特别策划 >> 浏览文章

一条河的维度

来源:不详 | 编辑:不详 | 时间:2017-05-03 | 栏目:特别策划 | 点击:2164

一条河的维度

  若从群众基础上讲,也许整个中国美术史上没有一件作品的号召力可以和《清明上河图》相提并论。它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国宝级文物,引发了2015年武英殿石渠宝笈特展观众排队数小时的盛况;它也是最有眼缘的视觉符号,频繁地应用于各种室内装潢或装帧设计。它是那样的引人膜拜,却又如此平易近人。

  然而,不管是在一千年前,还是之后的数百年间,《清明上河图》都不曾被推崇为最了不起的杰作。在它诞生的宋代,正逢苏轼奠定文人画的美学基础,此后历代文人借以抒发心性的笔墨游戏统治了绘画体系,至于《清明上河图》这种位居末流、满是匠气的市井风俗图画,从未能进入文化精英的世界。

  如今《清明上河图》获得的空前追捧,是历史风向的转变,也是人民的选择。当艺术话语权不再被精英阶层所垄断,普通人的生活和智慧得到了重新关注。诚然,文人艺术语言产生了中国艺术最具代表性的特质,但其内涵与价值从来不是面对寻常百姓的。我们也要承认,孤高和淡雅并非契合大多数人的口味,更难符合他们的身份认同。相反,《清明上河图》 所勾勒出的安乐生活和盛世写照,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能够轻易打动人心的,连它对观者欣赏水平的无门槛要求,都是一贯地接地气。

  容易看懂的《清明上河图》满足了一种大众化的欣赏倾向。有人称《清明上河图》是中国的《蒙娜丽莎》,尽管在绘画层面上两者实在 没有多少相通之处,但从它们深入人心的地位和画作本身的神秘魅力来看,这样的类比却是恰如其分的。但是,人们对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极端热情也产生了某种尴尬:在石渠宝笈特展将《清明上河图》撤下之后,尽管第二期展品仍保持了超高的规格,但先前观众排队的火爆场面却骤然冷却了。所谓民众对艺术和文物的热情似乎成了假象,它暴露更多的反而是人们对书画知识的缺乏、在审美趣味上的偏颇。

  从猎奇到欣赏之间,尚隔着一段漫长的艺术普及之路。但无论如何,一切与艺术的亲近之举都应报以赞许。在这个社会上,我们有可能去附庸很多东西,而风雅无疑是最美好的那种。

上一篇:敦煌风云